稿件來源:《河北工人報》2月20日頭版頭條
冀中股份在復工復產保障電煤供應的同時,突出抓好井下疫情防控——
決不能將疫情風險帶到井下
(本報記者張莉慧 通訊員李建帥)2月18日下午4點50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東龐礦綜采一隊職工張鑫磊像往常一樣,更換工裝后準時出現在井口走廊,跟工友排隊依次進行體溫檢測,等待入井。
“進礦測體溫,進單位測體溫,入井前還要測體溫”;“從區隊會議室到澡堂,到燈房,再到井口走廊,后勤部門人員都在進行認真消毒”;“原來這個時間點等待下井的職工足有百余人,現在看也就有原先的一半兒。”
從換工裝起就需要全程佩戴井下專用口罩的張鑫磊,為了使聲音清晰些,刻意提高了嗓門兒,細數著疫情防控以來身邊發生的變化。
同一天,遠在山西的冀中股份段王煤業段王礦正式復工。他們制定了五項制度和五種記錄臺賬,返礦員工人人書寫保證書,簽訂承諾書,下井前更是要疫情防控過“三關”,即戴口罩關、測體溫關、登記關。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冀中股份提高政治站位,主動作為,千方百計保障電煤供應。復工復產,井下疫情防控顯得尤為重要。冀中股份明確提出,“決不能將疫情風險帶到井下”,突出井口、井下消毒防疫,強化巷道與施工頭面的文明生產,始終保持衛生整潔,切實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堅決將疫情風險擋在井口之外,確保安全生產穩步運行。
“以前集中入井,現在是錯峰分批入井。”張鑫磊介紹說,為減少人員集聚,東龐礦實施了錯峰升入井機制,綜采二隊、機掘隊等部分單位在以往“四六制”時間基礎上,將班前會與入井時間均提前了30分鐘。
檢測完體溫,罐籠就位,張鑫磊與工友依次乘坐入井。“以前每層都要擠上30多人,現在要求最多25人,實在是寬松了不少。”
沿著井下大巷,步行前往-480水平西碼井底車場,在這里他們將乘車趕往21215工作面,真正開始一班來的生產工作。運輸區的工作人員指引他們分散乘坐,“以往一節車廂可以乘坐12人,現在不能超過6個人。”
冀中股份負責人介紹說,一項項舉措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減少人員的流動與集聚。不僅僅是在東龐礦,在其他各單位減少人員流動與集聚也是落實“決不將疫情風險帶到井下”的著力點。
冀中股份各單位還采取視頻會代替傳統會議、采掘裝備智能化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與集聚。
“雖然每天要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排查和各種各樣的防控舉措,但我們并不覺得繁瑣,反而更安心。”張鑫磊言語中充滿信心與斗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