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河北日報》
近日,《河北日報》對冀中能源集團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工作進行了重點報道。
創新“賦能”未來 (一):
冀中能源以技術創新為煤炭產業裝備“智慧大腦”
“國有企業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冀中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占說,不僅是帶頭提高創新能力,還要形成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和產品,在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冀中能源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深入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引領和推動企業轉型發展,提升主業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新增長點,打造發展新優勢。尤其是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煤炭、制藥等領域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賦能’未來發展”,已成為冀中能源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四化融合”
技術創新為煤炭產業裝備“智慧大腦”
5月13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骨干礦井之一章村礦。2下3103的工作面上,裝備著56個高清攝像頭、30多個LED照明燈外加紅外感應裝置。隨著工作人員在操控臺的啟動按鍵,工作面上幾百臺回采設備進入順煤流啟車、割煤、推溜、成組移架,烏金滾滾而出……
(章村礦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機組設備地面調試)
這是一個裝備了“智慧大腦”的新型工作面。這個邢臺地區開采歷史最長的礦井,具有近百年的煤炭開采歷史,長期面臨著地質條件復雜、生產效率差等種種難題。
技術上的創新讓這個百年老礦堅持從裝備升級、工藝革新入手,加速推進動力變革。
依托智能化綜采設備和技術,整個工作面僅需2人進行巡檢就能出煤,3個生產班精減為2個,取消了夜班生產,人均工效卻達到16.94噸/工,提升了58%。同樣在章村礦,他們采用了一套被稱為六軸機器人的設備在巷道狹小的空間進行360°旋轉無死角作業,作業人員由30人減少到10人,工效提升67%。
(章村礦沿空留巷巷道修復機)
“我們始終把安全、綠色、高效作為煤炭產業發展方向,內穩外擴、增減協同,產業集中度和生產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90萬噸以上礦井產量占比保持在80%以上,煤炭板塊全年實現利潤32.87億元,穩定了集團運營基本面。”楊國占表示,最近幾年,冀中能源煤炭本業圍繞“穩產提效”,著力加強制約安全高效生產的關鍵技術突破,著力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礦山建設,著力推進高產高效礦井和區隊建設,著力加強煤質管理和市場營銷,實現煤炭均衡高效生產。
不僅僅是章村礦,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所屬各礦都在加速向智能化時代邁進。
(邢東礦三合一鉆裝錨一體機)
在邢東礦,一種集成掘進鉆車、扒裝機、錨桿機三種設備功能于一體的鉆裝錨機投入使用,借助于多機一體化的技術,相同巖性條件下,每班節約1個多小時,每月進尺150米以上。
(東龐礦掌上洗煤廠)
在東龐礦,隨著“掌上洗煤廠”的建成,六層樓的廠房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只要巡檢工作人員點一點手機就可以了解36臺設備的運行狀況。在邢臺礦,井下變電所、井下皮帶、壓風機房等多個場地逐步實現智能化無人值守,優化崗位近30人。
(段王煤業遠程集中供液站系統)
而遠在山西,一套遠程集中供液站系統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段王礦投入應用。這套系統最多可以同時服務6個綜采工作面,還能對供液站所有設備進行實時操控和監控,實現遠程控制無人值守。
推進礦井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四化融合”建設是煤礦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冀中能源集團搶抓產業變革新機遇,以加快“四化融合”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努力尋求一條資源利用高、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的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