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
分流各得其所 老礦以心融心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郭二莊礦妥善安置分流職工側記
7月6日,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郭二莊礦職工李麗娟在馬項物資超市結束了一天的對賬、盤庫、核實料單等工作。“忙忙碌碌的一天,過得很充實,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想干出點成績來,用實際行動回報企業對我的關愛。”李麗娟說。
李麗娟來自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二礦。2020年陶二礦因去產能退出后,她和87名工友一起被轉崗分流至郭二莊礦。截至2020年底,郭二莊礦共妥善安置來自邯礦集團內部6個礦、6個廠的職工近800人,在邯礦集團轉型改革、穩定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兜底民生底線 實施“融入工程”
按照國家去產能有關政策,從2016年開始,冀中能源邯礦集團經歷了“斷崖式”關井、關廠,5年間關閉了10余個礦廠,職工安置成為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此,邯礦集團提出了“確保每一名職工都有一份工作,都有一份收入,都有一個安穩的家庭”,盡最大努力兜牢民生底線。
面對嚴峻的形勢,作為邯礦集團的主力礦井,已經有75年生產歷史的郭二莊礦積極探索分流安置職工的新路徑,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為邯礦集團轉型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郭二莊礦采取依法依規解除勞動合同、提早壓減人員、優化工作崗位、統籌做好人力資源規劃等措施,為分流職工預留崗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原康城礦辦公室主任、現任郭二莊礦紀委副書記喬江平表示。
郭二莊礦實施了“融入工程”,秉持“冀中一家人,邯礦一家親”的包容情懷,從做好分流職工接待工作、抓好形勢任務教育等入手,讓分流職工吃上“定心丸”。
如何增強分流職工的歸屬感,確保分流職工走進來、留得住、干得好?該礦通過為分流職工重新裝修宿舍、購置生活用品、安裝大屏幕電視、幫扶困難職工等方式,著力維護分流職工的合法權益,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分流職工中,既有煤礦職工,也有電廠和玻纖廠職工,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為了讓分流職工更好地勝任新崗位,該礦按照“兩集中、兩分類”的原則對分流職工進行培訓。“兩集中”即集中上思想政治課和安全生產課,黨群部門高度關注職工思想動態,為分流職工進行思想導航,并由安檢科牽頭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有關知識的系統培訓。“兩分類”即分類上專業課、分類進行現場實踐,郭二莊礦有針對性地進行職工培訓,把課堂搬到工作現場,直到職工熟練掌握,學會為止。
人性化分配崗位 開展技術幫扶
許芳,原本是陶一礦燈房女工,轉崗到郭二莊礦后,被安置在制修廠開天車。“我都40多歲了,學啥都記不住,可程紅英師傅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教我,現在我拿到了天車司機操作證,自己能夠獨立上崗作業了。”許芳說。
根據每名職工的職業背景和專業技能進行合理分配,使職工盡快融入企業,發揮才能,忠誠履職,是該礦妥善安置新入職職工的基本原則之一。
“‘以前在單位干什么,有什么技能,現在還干什么,行嗎?’領導說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太深了,很人性化。”在陶二礦機電科干了15年外線電工的李文峰說道。轉崗分流到郭二莊礦后,他被安排到機電區電工組,又干回了老本行,得心應手。
除此之前,郭二莊礦還對轉崗分流的職工進行技術幫扶。
康城礦掘進三隊曾經是“王牌”掘進隊,成建制分流到郭二莊礦后,由于掘進工藝和巷道規格不同,盡管礦上把條件最好的地區讓給他們,但進尺每班只有0.9米。郭二莊礦領導班子研究決定,由主管礦領導、技術員、業務骨干“三位一體”點對點對該隊進行技術幫扶,確保成建制職工隊伍盡快掌握施工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現場指導實踐,該隊創下了月單進260米的好成績。
“由于礦廠情況、人員素質、人員年齡等存在較大差異,每次分流安置職工,我們都要召開黨政聯席專題會議進行部署,細化安置方案,責任落實到人,構筑上下聯動、黨政工團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確保穩妥推進職工安置工作。”郭二莊礦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安置措施,分流單位職工與郭二莊礦做到了“六個對接”,即人員對接、思想對接、崗位對接、管理對接、制度對接、生產對接,穩定了人心,凝聚了合力,為郭二莊礦發展注入了新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