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集團:打好經營管理組合拳 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國企
崎嶇本是征人路。2023年征程過半,面對煤炭市場下行,企業資金鏈極度緊張,本部資源日漸枯竭等一系列客觀實際,峰峰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錨定全年任務目標不動搖,以“大經營觀”統籌施策,以“效率效益”突出作為,打好“金算盤”、 管好“錢袋子”、 過好“緊日子”,以實干擔當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耕好安全生產“責任田”
“生產經營再困難,安全投入也不能少;任務再繁重,基礎性工作也不能省。要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并重,抓當前、謀長遠,努力構建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季度安委會暨安全辦公(擴大)會上,峰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民對下一步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虧損。作為煤炭開采企業,峰峰集團始終把安全擺在第一位,將“事故可防可控”理念牢記于心,持續推進新“三基”建設,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以安全生產的高質量,確保企業經濟運營的高質量。
深入羊東礦08208掘進工作面,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巷幫支護、錨索支護上都有一個顯著的名字。“噴上我們自己的名字,心中就多了一份責任。”該礦綜掘一區職工張永江說到。不僅如此,該礦還將標準化由精品工作面、掘進頭、機電硐室延伸至邊遠地區,涉及安全生產每個環節,不斷推動礦井實現“無處不達標、無處不精細”。
因生產設計變更,峰煤焦化公司原有的900立方米粗苯槽已經不符合生產實際需求。針對這一棘手問題,該公司組織技術人員破題攻關,通過使用氮封保護和進出口保護功能,增加DCS模塊8個,并且自行編寫運行程序,順利實現了粗苯槽安全風險由原來的二級重大危險源降低至三級危險源,使安全生產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還未進入汛期,該集團便提早對雨季“三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7對生產礦井1126條高壓電纜、287臺高壓電機、450臺變壓器等設備進行了電氣預防性試驗,369.5千米架空線進行了巡查消缺;對21個主要水倉進行了清挖驗收;對9690米的地面防洪溝及井下25100米排水溝進行了清理整修,為企業安全度汛、正常生產撐起了“保護傘”,減少了因極端天氣造成的經濟損失。
打好降本增效“金算盤”
降本是最好的增效。峰峰集團堅持“精打細算、調控始終”的成本理念,科學組織生產,提高管理效能,千方百計降低各項成本,堅決不讓“緊日子”過成“苦日子”“難日子”。
嚴把井下材料備件使用關口,通過業務診斷、安全檢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對各礦井下生產地區材料及配件的存放、使用、周轉、回收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并全程督導整改,井下成本浪費現象得到有效整治,較均衡計劃節支1400余萬元。扎實推進修舊利廢、回收復用工作,上半年,本部7對礦井完成修舊利廢創效800余萬元。
為有效降低電力消耗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該集團充分利用峰谷電價政策,及時下發了《加強峰谷時段用電考核辦法》,督導各礦優化勞動組織、調整檢修班次,實現錯峰生產,降低電費成本。上半年,同比減少電費支出500余萬元,預計全年可節約電費1000萬元。
“大家一定要記住,省下的就是賺到的,千萬不要浪費材料。”
7月15日大班,新屯礦成本中心材料管理員正在井下檢查施工單位的材料回收復用情況。通過井下現場查驗、進尺數據對比、支護形式需求,按進度實施節點材料審批,在滿足生產需要的情況下,逐步減少井下積壓。同時,該礦大力開展清倉利庫盤點工作,通過周轉調劑,庫存額同比降低20%;加強采購成本管控,通過詢比價招標壓減費用243.68萬元,節資率11.41%,打出了一套降本增效組合拳。
用好科技創新“加速器”
科技創新始終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峰峰集團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四新”應用,加快“四化”建設,以科技創新激活企業生產經營潛能。
“這簡直就是咱們礦的大腦中樞啊!全礦生產系統盡收眼底,科技感爆表!”近日,辛安礦智能化集中控制中心試運行。該智能化集中控制中心依托井下萬兆環網打造無線網絡基站,井下各大泵房、軌道車房、皮帶線路、變電所以及南風井壓風機房、主提升車房等多個重點區域,地面原煤倉、振動篩等8個集控點均實現無人值守和遠程監控,加快了安全管理數字化進程,促進了生產管理精細化改革。
近日,隨著山西大遠煤業公司完成1501工作面運輸聯絡巷岔口皮帶架高和左開道岔鋪設,該地區首個“交通立交橋”正式建成并投用,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此前,該岔口向1501工作面運輸物料需要停運皮帶,并且需要人工將物料從皮帶下拖拽到溜子道,再通過溜子道運輸至工作面,費時又費力。技改后,使皮帶下底板臥底與聯絡巷層位一致后鋪設道岔并接,解決了聯絡巷軌道橫跨運輸巷皮帶的難題,安全又高效。
該集團還與研發機構合作,積極探索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先后有9項科研成果通過外部專家鑒定。其中《峰峰礦區礦井典型巖溶水災害成因及防控技術研究》等三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回采工作面地震多波列立體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四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峰峰礦區生態閉井成套技術研究》《大采深工作面開采覆巖三帶分布規律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走好改革發展“新路子”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峰峰集團作為一家70多年的老牌國有企業,最為突出和棘手的問題就是機構臃腫、人員冗余。瘦身健體、輕裝上陣是企業走好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精簡機構,機關部門由原來的17個合并精簡為13個;
——印發《關于減人提效工作的意見》,嚴格勞動定員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通過壓減地面崗位非在冊用工,清理各類不在崗人員等610人,節支創效6000余萬元;
——持續推動薪酬差異化改革。印發《創新(創效)工資管理辦法(試行)》,以效益定業績、以業績定薪酬,推進干部綜合考評與經營業績考核一體聯動,讓創新者增收入,讓創效者得實惠,杜絕“干好干壞一個樣”“輸贏都吃糖”現象。
羊東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積極優化機構設置和管技人員定編定崗,推行一專多能、一崗多責,實現滿負荷、高效率運轉。制定實施《管技人員末位淘汰考評辦法》,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工評議、基層機關互評和領導評價,做到德不配位就去位、才不適崗就調崗、狀態不佳就換人,努力打造能打勝仗、德才兼備的干部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精準賦能。
(峰峰集團宣傳部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