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2023年8月24日02版
竹林問茶 洗選廠成生態園
——冀中能源邯鄲洗選廠構建多場景生態圈
碧波玉樹繁花,墨廊素墻黛瓦。走進冀中能源邯鄲洗選廠(以下簡稱邯選廠)復興苑、邯選林生態園,堪稱“三步一景,十步入畫”。這2座占地6510平方米的生態園被渚河完美連接,已成為當地的“城市后花園”。
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亂石崗,雜草叢生,河床干裂……邯選廠廠長李紅軍點開手機相冊,翻出當地舊模樣。
這地方能建成生態園?當地人不信。邯選廠干部職工聯合駐地政府連續開展實地調研。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想要填補工業廢墟中的千瘡百孔,談何容易!
一籌莫展之時,邯鄲開展了“三邊(公路、鐵路、河道沿邊)”整治行動。借勢借力,難題迎刃而解。期間,他們籌措專項資金300余萬元,會同執法部門取締多家非法粉矸廠。幾十輛工程車開進渚河兩岸,清理殘渣15處1000余噸,清理平整場地46畝,種植了近萬株各類花草果木……河岸環境大大改觀。
渚河邯選段全長約500米,覆蓋面積約5萬平方米。在河道治理過程中,他們一改渠化、硬化的傳統模式,專門設計了一種新型水壩,實現了旱期蓄水和澇期泄洪“雙重功能”。
彼時,廠里、村里“土專家”紛紛獻計支招:想要治理后的河道水域保持水質穩定,就應構造水生植物生態系統,作為“凈化器”。
于是,河道里便有了蓮、荷、菖蒲,以及蘆葦、水蔥、茭草水生植物,也形成了分離于主水面的渚河生態景觀空間。
“工作之余總想來這兒轉轉,‘花果山’美得很!”邯選廠女職工郭靜隨手摘下一顆李子塞入口中。
2018年,邯選廠收到當地政府《關于督促加快完成退城搬遷的通知》。搬遷?且不說近2億元的資金籌集,單是近千名職工的安置就是個大課題。
“五個園區”規劃方興未艾、“六大區域”建設如火如荼、“七項工程”改造轟轟烈烈……一紙政令,邯選廠全面掀起了綠色轉型的“環保革命”。
廢水、揚塵是治理重中之重。“我們利用固化微生物+精確曝氣的污水處理系統,生產用水實現了閉路循環100%、污水零排放。”邯選廠環保部職工張景如數家珍。
“嗚嗚……”一輛滿載3000多噸“焦精煤”的列車緩緩駛過,不斷向鐵路沿線噴灑水霧,熱浪中送來陣陣涼意。
“你看,陽光正好的話還能看到彩虹。”邯選廠運銷科職工程紅朝打開手機,點開朋友圈照片向筆者展示。
同時,該廠自制安裝了全自動車輪清洗機,利用250余個噴頭清洗過往車輪粘煤、掉煤等。“洗煤不見煤,裝煤不揚塵,運煤不留痕”的生產格局初現端倪。
“歷經2年多,我們建設完成了廠水相依、人水和諧的綠色邯選區域。”邯選廠黨委書記王文平說。截至目前,該廠實現綠化覆蓋面積19.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6.1萬平方米,綠化率46.8%,并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檢查驗收。
2019年,邯選廠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這是河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工礦企業。
為守好這一抹綠色,邯選廠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建設智能化工廠、構建多場景生態圈、實現碳中和目標……”對于未來,李紅軍有更具體的設想。(李振 王海)